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贺大虎谝秦俗】如果牛郎和织女是秦人

    来源:宣传处 作者:贺瑾 发布:2019-08-11( 浏览 3561 人次)

    前不久,在《陕西方言集成》的发布会上,主编王建领曾说,陕西方言被誉为全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之一,这一点也不夸张,三秦大地从北到南,陕北、关中、陕南互相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如果将这些方言再唱成山歌,那就更难懂了。

    七夕节刚刚过去,如果牛郎和织女是秦人,用山歌的方式讲讲他们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三种方言的根本区别了。

    微信图片_20190811103435.jpg

    牛郎和织女的原始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10.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414.jp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14.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14.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17.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19.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22.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25.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28.png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30.png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和渭河以北。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关中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继承了秦腔中的一些唱法,语言通俗易懂,爱用哭腔,所以关中民歌用来表现分别之苦从情感上更加感染人。

    微信图片_20190811101835.png

    陕西方言博大精深,以方言为基础产生的民歌更是千变万化,陕北、关中、陕南风格迥异,实际上陕西每个市县的方言、民歌都有微妙的区别。

    陕西省档案馆致力于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如今也体现在编研书籍成果上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方言、民歌,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口口相传、记录整理,留存下来。

    我恋幺妹隔条河,杨柳遮断看不着,千年等在大河干,万年等在杨柳落。——陕南民歌《我恋幺妹隔条河》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