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贺大虎谝秦俗】说说一种与一个节气有关的陕西特有美食

    来源:宣传处 作者:贺瑾 发布:2019-10-28( 浏览 3997 人次)

    众所周知,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端午和粽子、中秋和月饼、正月十五和元宵,在中国,节日、节气与食物总能找到互相搭配的默契,这期就来说一说一个节气与陕西一种美食的关系。

    节    气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加入了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其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霜   降    2019/10/24

    微信图片_20191028111403.jpg

    刚刚过去的10月24日(农历九月二十九)是2019年的霜降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与柿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这个字在古代就被反复提及,并解释为,因为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

    有一句俗语叫做"霜降杀百草",貌似霜冻是对作物百害而无一利之事,然而在陕西有一种水果,恰恰需要霜冻才可成其美味,它就是陕西的柿饼。记得不久前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两样陕西美食使人印象深刻,一为水盆羊肉,二为火晶柿子,剧中张小敬的扮演者雷佳音拿着又红又圆的小柿子,把吸管往里一插,喝完汁水再吃肉,一点儿也不浪费。

    关于火晶柿子的由来,有这样一个说法。从前临潼骊山上并无柿子树,半山坡下有个老人和名叫四子的儿子相依为命。老人家门前有棵大树,树上有个火鸟窝,火鸟每年都在这树上做窝。有一天,四子干活回来,见两个小孩儿正拉弓射箭,要捉火鸟,四子上前制止,但为时已晚,火鸟中箭落地。四子非常难过,连忙把火鸟抱回家包扎伤口,并上山采药,为火鸟疗伤,直到火鸟伤口愈合,爷俩才把火鸟送回窝。有一天,四子干活回来,忽听得树上的火鸟说:“救命恩人,你喜欢我吗?”他心里虽惊,但却顺口答道:“火鸟,我当然喜欢你啦。”火鸟听后,便撷出一根果树枝儿丢给四子说:“收下吧,它能结出又红又甜的果子!”第二天,四子下地干活,见地头那棵软枣树不知被谁砍掉枝头,又想起火鸟给他的树枝,想拿来嫁接上试试,便回家去取。一进门,却见一位长相甜美的姑娘正在给父亲端饭。父亲告诉他,这个姑娘名叫火晶,是讨饭来到这里的,父亲见她可怜,便收留了她。其实这火晶姑娘,却是火鸟变了报恩的。四子将火鸟给他的枝条嫁接到枣树上,三年后,那树竟然结出红彤彤如灯笼般的果子,软如膏,甜胜蜜。等到火晶姑娘和四子长大成人,两人成亲的那天,老人将这果子分给邻里乡亲吃。大家吃到这么好吃的果子,都问它的名字,老人就叫它火晶四子,还让相邻都栽种这火晶四子,使得大家都不愁吃穿。时间一长,大家把“火晶四子”传成了“火晶柿子”。

    微信图片_20191028111407.jpg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西安向北京进发,途经临潼时,当地正值荒年,粮食十分短缺,农民把火晶柿子掺和面粉,烙成饼送给起义军,李自成随后攻入北京。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就有了柿子饼这种食物和这个名字。微信图片_20191028111416.jpg

    微信图片_20191028111419.jpg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老照片)

    在陕西,柿子树作为一种成活率非常高的作物随处可见,每年十月到了丰收的季节柿子的产量非常高,但是新鲜的柿子又非常难保存,于是聪明的陕西人就用到了腌制的方法。我们看到的市面上售卖的柿饼上的白霜,其实是柿饼风干后表面呈现的白色物质为柿霜,在做柿饼的晾晒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柿子中含量丰富的果糖就慢慢析出,凝结在柿子表面成为了糖霜。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陕西人一定要执拗地等到霜降后才启动做柿饼这项工程,这本是由于古代没有办法控制温湿度,霜降过后温度降低、气候干燥,做柿饼不容易坏,而如今的许多老字号则认为只有这时做的柿饼,才能称得上色香味俱全的霜降柿饼。

    微信图片_20191028111421.jpg

    霜降柿饼的做法

    洗果——去皮——干制(分为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两种方法)——上霜——打霜

    传统的自然干制即挂晒,用木椽搭架,架上控系直径为8毫米、两股合一的麻绳,挂柿时自下向上挂,于露天曝晒,如遇阴雨,用塑料薄膜盖严,雨后再晒。晾晒几天之后,表面形成一层干皮,进行第一次捏饼,两手握柿纵横捏,随捏随转,直至内部变软、柿核歪斜为止。再过5~6天,将柿子整串取下堆起,用麻袋覆盖回软两天,进行第二次捏饼。用手的中指顶住柿萼,两拇指从中向外捏,边捏边转,捏成中部薄、四周高起的蝶形、然后晒3~4天,堆1天,再整形一次,再晒3~4天,即可上霜。 上霜就是将成型的柿饼堆起,盖席或麻袋闷5~6天,也可放在缸中,一层柿饼一层干柿皮,装满后封缸,置阴凉处生霜。温度越低,出霜越多。最后还要进行打霜,将柿饼进行筛打,使柿霜从饼上脱落。

    tips:柿饼虽有帮助消化、润肠通便、涩肠止血的功效,但脾胃虚寒、痰湿内盛之人却不能过多食用。柿饼虽甜,可不能贪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