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榆林】市档案馆的历次兴建

    来源:榆林市档案馆 作者:渠丽凤 发布:2022-04-21( 浏览 1824 人次)

    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工作。我国古代周朝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明清的皇史宬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榆林市历届政府也普遍重视档案馆的建设工作。至今,榆林市档案馆已历经四次兴建。

    (一)榆林专区档案馆
    110729.png

    翻开榆林市档案馆照片档案,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上面“榆林专区档案馆”七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建国后榆林地区首次设立档案馆。

    据《榆林市档案志(1952-2012)》记载,榆林专员公署于1952年8月建立了专署机关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干部1人,开展了档案工作。1956年,榆林地委筹建了地委机关档案室。1956年10月,原绥德专区撤销,六个县并入榆林专区,榆林地委、专署两个档案室分别接收回原绥德地委、专署的全部档案。1958年9月30日,设立榆林专区档案馆,由地委和专署的档案室合并而成,馆址设在榆林地委院内,由地委办公室霍世仁同志兼任馆长。

    (二)榆林地区档案馆

    110741.png

    1960年,由陕西省财政拨专款9万元,随地委机关一起合建档案馆,馆址位于现榆阳区八狮上巷原地委机关院内东二层,馆库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均为窑洞,共计35孔。1961年,档案馆35孔窑洞竣工。文革后,17孔窑洞被地区革委会机关占用,打开人行道一孔。1984年,榆林地区档案馆办公和库房使用17孔,共计306平方米。

    (三)榆林市档案馆(旧馆)

    111542.jpg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开始新一轮的档案馆兴建工作。1996年6月,榆林地区档案馆新馆破土动工,馆址位于现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市政府院内。1997年11月,地区档案馆竣工,建筑面积是1952.5平方米。2000年7月,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榆林地区档案馆变更为榆林市档案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档案馆能坐拥独立的四层办公用房和三层库房,档案保管条件明显改善,已足见榆林地区地委、行署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四)榆林市档案馆(新馆)

    10846.png

    随着榆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1996年兴建的档案馆已不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需求。2007年3月6日,榆林市政府确定市档案馆建设项目为市政府新开工统建项目。2007年10月30日,榆林市委、市政府在榆林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了榆林市档案馆等七个社会事业项目开工奠基仪式。2009年10月27日,榆林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举行了开工仪式。2017年,位于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201号的市档案馆正式搬迁入住。

    榆林市档案馆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5570平方米,主体地下1层,地上五层,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及附属用房等,建筑造型方正敦厚,被称为“记忆的盒子”,是榆林优质信息和高品质服务的公共信息中心,体现现代城市公共生活的信息化建筑,展示榆林文化特色的交流互动平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素质教育基地;是榆林历史记忆与时代发展的共同载体,兼具古典优雅气质与现代时尚美感,文化属性突出,建筑特色鲜明,为中西部一流的市级综合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