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新中国成立后汉中首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纪实

    作者:汉中市档案馆 发布:2022-10-14( 浏览 3730 人次)

             冷惠渠是汉中境内三大灌渠工程之一,灌渠引南郑县冷水河河水,灌溉南郑县汉山、冷水区和城固县南乐区9个乡、47个村。

    1.png

    陕南行署关于冷惠渠东西干渠动工的指示

             冷惠渠渠首引水枢纽位于南郑县以南4千米处的冷水河中段,属低坝引水灌区,有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西干渠设计流 3.0立方米/秒。

    2.png

    冷惠渠工程处职工花名册

             国民党统治时期,时任政府便有修建冷惠渠计划,1943年,陕西省水利局第二测量队对冷惠渠进行勘测设计。1948年6月1日,国民党陕西省汉中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成立冷惠渠工程处,任命郝季厚(褒惠渠管理局长)兼任冷惠渠工程处总工程师。设计方案是在南郑县三华石(今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三华石村)筑坝,东西开渠,纳冷水河隆兴、芝枝、班公三堰入冷惠渠,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解放前,冷惠渠工程建设基本处于备料阶段。

             汉中解放后,南郑县军管会接收冷惠渠工程处,随即划拨262.2万千克小麦开工建设。1950年9月,南郑县汉山区水利管理站主任邹有福带领汉山区4000名民工,完成了冷惠渠西干渠土方工程。第一期工程于1951年3月底完成,主要有引水枢纽工程和东西干渠上段工程。第二期增建工程主要项目有整修班公堰13公里,延长东干渠2.4公里,增建排洪桥、河底隧洞等建筑物39座,1951年底建成。冷惠渠两期工程共投资46.99亿元(旧人民币合46.99万元),投劳38.85万个,完成土石方开挖35.4万立方米,当年受益农田2.38万亩。

             此后,灌区工程设施不断改善,先后延长9斗、10斗;修建莲花石水库1座,有效库容110万立方米;东西干渠修建麻柳湾、银沟桥抽水站;兴修水塘8口,蓄水2万立方米;水力发电站1处,装机150千瓦,加上社、队自建抽水站共12处,装机437千瓦;机井260眼。干渠总长27.6公里。斗渠总长76.4公里,设施面积4.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4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