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在西安城东纺织城一栋家属院楼道口,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激动地在陕西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效果登记表中写道:“十分感谢档案馆同志们的关心,还远道而来为我提供了上门服务,我所借用的档案解决了当时由于我住院而产生的医保二次报销问题,因为只能使用原件,所以把档案借出来,用完之后也因为疫情封控和我本人年老体弱的原因没有及时归还,相关负责人能亲自到我家来取,让我觉得非常温暖也非常感激,我确实没有想到省档案馆还有这么人性化的措施和服务,再次感谢!”
这位年迈的老人于2020年底,由家人陪同一起来到省档案馆利用大厅借阅由自己捐赠的名人档案,其中包括她所获得的全国教育系统劳模证书与奖章各一份,因为涉及住院报销问题,老人提出需要把原件借回,以便交给单位和医保局办理相关手续,利用处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相关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优先利用其档案和随时补充归档材料,并有权要求档案馆对其中不宜向社会公开的部分进行保密或控制利用”,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规定流程给老人办理了借出手续。在此后的时间里,利用处同志多次致电,她表示报销流程还未完成及疫情封控等原因无法及时归还,在得知老人的特殊情况以后,省档案馆利用处处长张若筠带领处室刘茜一行两人来到老人家中取回其捐赠的相关档案,这一暖心服务大大减少了其来回奔波的时间与辛劳,这才有了交接时她激动地握住大家的手,不停说着感谢与抱歉的画面。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亲自将利用者借用的名人档案取回馆中,为陕西省档案馆新开展的上门服务增添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
随着档案重要性的广泛宣传与普及,人民群众的查档需求也日益发生增长与变化,这让陕西省档案馆利用处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相比于前些年较为单一的、被动的服务方式,怎样提供更为人性化与便捷多样的为民服务方法,是摆在同志们面前急需改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总结了诸多事例之后他们发现:只有当工作人员站在查档者的角度与立场,体谅与感知到他们所盼望的是什么样的贴心服务,才能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由此利用处开展了一系列“上门服务”措施:为年老体弱的利用者提供证明性材料复印件快递送到家,为外地不方便来陕的利用者邮寄相关民生档案复印件到本人手上……等等一系列措施从实施以来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这种“双向奔赴”式的令人动容的人与人之间的纯粹情感,也坚定了每一位档案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