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1998年7月从西北大学档案学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宝鸡市档案局馆工作,在档案战线26年,先后在库房管理、查档接待、业务指导、档案执法、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工作,把平凡的档案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成为宝鸡档案系统的专业骨干和先进模范。今年1月,何海燕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勤奋好学 业务精益求精
何海燕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她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在扎实的档案理论知识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阅读专业报刊,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较快地成长为一名档案业务行家里手。作为业务骨干,她把深入基层开展档案业务培训授课、指导、调研作为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近几年授课37次,授课人数达3000余人次。她注重日常工作积累,在干中学、学中干,结合工作深入思考,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撰写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对我市民生档案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改制企业档案归属与流向情况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材料,为领导谋划档案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数据依据,撰写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探索》在西北五省档案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真抓实干 工作屡创佳绩
何海燕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始终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服务全市档案工作发展为宗旨,以干部职工和群众满意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立足本职,不管是在档案查阅、库房管理还是业务指导岗位上,都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刚参加工作,何海燕被分配从事查档接待工作,她经常主动帮助群众寻找线索,分析要查档案的具体归属,不厌其烦地去库房调卷,帮助群众解决难题。2008年,宝鸡市档案馆搬迁新馆,彼时正值酷暑,她不顾天气炎热,在库房打包档案、做好标记,经常是汗流浃背、灰头土脸,十几万卷的档案在搬迁过程中无一卷遗失破损。
从事业务指导工作以来,何海燕指导全市12个县区档案馆创建为国家二级、三级综合档案馆;指导5个县区馆创建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围绕全市精准脱贫中心工作,与市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级档案机构做好精准脱贫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了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工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管理的意见》,指导全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起草的《宝鸡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了全市的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起草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指明了全市在新形势下加强档案工作的方向,有力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的发展。
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何海燕抓好办公室内部管理,围绕机关重点工作及中心工作搞好组织协调及服务。组织开展机关考核及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做好机关人事工作;带头参加党员志愿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及脱贫攻坚工作,积极为全馆做好各项服务保障。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行政中心6号楼D座其他单位搬出交由市档案馆使用,她耐心与相关单位对接,积极督促跟进,在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交接手续。当时,距省局的业务建设评价仅剩2个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加班加点,从一楼到七楼,不知上下往返了多少回,对办公室逐间标注,提出规划方案及设施配备方案,督促协调各工程项目实施。经过努力,宝鸡市档案馆在当年的全省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中名列首位。
爱岗敬业 作风扎实优良
何海燕长期坚守在档案工作一线,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记三等功一次。
在业务指导科工作期间,科里一名老同志退休,新人员未到岗,全科工作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她从不抱怨,尽职尽责站好岗。在开展重点珍贵档案抢救项目的申报工作时,她手把手培训、指导县区,县区请教问题她都耐心地回复,有的县区上报的申报表不符合要求,她还重新帮助制作,加班加点,最终圆满完成申报任务。办公室工作繁琐,她任劳任怨,识大体,顾大局,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其他同志都在家中隔离,她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上传下达,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局里新进的年轻同志多,业务相对较弱,作为老同志,面对年轻人的提问,她总是知无不言、有问必答,主动向他们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正因为她积极乐观、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工作态度和默默耕耘的工作表现,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收获到了这沉甸甸的荣誉。
我们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对平凡岗位的坚守、对每一项工作的认真尽责,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