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档案报:奠基陕西工业 践行国家使命 ——“一五”计划期间,陕西省全力以赴实施156项重点工程建设

    作者:曹英发 发布:2024-08-03( 浏览 2276 人次)



    陕西,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与文明印记。在这里,黄土高原的广袤与秦岭山脉的巍峨交织,历史的足迹与红色的血脉相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历史遗迹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华山、太白山、终南山等名山大川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革命旧址记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今天,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锦绣三秦,通过档案背后的故事,了解陕西工业的奠基之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建设为重点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建设,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经综合分析国内外因素和统筹发展需要,陕西省被纳入国家重点建设省份,在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配置在陕西的有24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这24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对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奠定其重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重地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西的24项重点工程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陕西视察指导工作。国家计委、建设部、一机部、二机部、水利部等中央部委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在调查研究、勘查勘测、城市配套、厂址选择、土地征购、编写设计任务书、项目验收等方面全程参与、大力支持,为项目优质高效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省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24项重点工程建设,多次召开基本建设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推动,并组织力量精心编制基本建设机构、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运输、人员调配、工资等工作方案,以适应和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西安、宝鸡、兴平等市委、市政府和项目所在的地县(区)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事宜,统一考虑和合理安排新建企业的具体厂址,组织新建企业之间、新建企业与原有企业之间以及各企业与城市建设部门之间,在勘察、设计和建设中的协作配合,保证了所有重点工程按期建设和投用。

    在配套的组织机构中,许多新的工作机构应运而生,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陕西定额研究站、西安城市规划管理局、陕西省计划委员会等相继成立,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忠实履职,全力以赴,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56年9月18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成立陕西省建设委员会,并报请国务院核批。档案记载,“鉴于本省当前基建任务相当繁重,现确定:省建设委员会机构在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准以前,可先开始办公”。这也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当时陕西人民在工业建设中“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干劲。

    图片

    1956年9月18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成立陕西省建设委员会的文件。陕西省档案馆藏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24项重点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基本上奠定了陕西工业化的基础。据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陕西省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中显示,“工业企业总产值提前一年超额2.1%完成了五年计划,1957年较1952年增加二点三倍,平均每年增加27%。其中:国营增加七点五倍,公私合营增加三点五倍;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三点六倍,消费品的生产增加两倍;现代工业增加三点一倍,工场手工业增加46.4%;现代工业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71.3%上升到87.3%”。

    图片

    1958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陕西省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部分)。陕西省档案馆藏

    为了满足大规模工业建设的人才需要,国家提出了统一招收的工作原则,决定统筹安排工作力量,综合调配各类劳动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以“逐级负责、精心遴选、严格审查”为原则,抽调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干部,进行集中培养、重点配备,充实到工业建设战线。据档案记载:在陕西省委批转组织部的1954年干部计划中,经济建设事业和新建机构需新增加和补充干部共4561名,425名由各需要单位报请中央或大区解决,其中工程师13名、技术员184名、大学生228名;1504名由各单位自筹解决,其中县级85名、区级219名、一般干部1078名、工程师4名、技术员118名;2632名由党政机关统一解决,其中专区2名、县级50名、区级349名、一般干部2231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陕西多次、分批抽调了建设所需的各类干部,各地也在调整经济建设干部时认真落实工业第一、农业第二的方针,经过连续几年科学有效的调配,陕西在经济建设方面拥有了大量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

    在“一五”计划期间,围绕国家实施156项重点工程,陕西新建成了24家工业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该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和专门为其配套的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陕西经济落后和工业薄弱的局面,奠定了今日陕西工业的雄厚基础,为陕西的经济发展植入了强劲动力。当前,陕西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要求,积极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全力深化“三个年”活动,发展“四个经济”,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陕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