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发布:2021-04-20( 浏览 48595 人次)

    3月18日,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陕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档案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依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科学认识历史方位

    (一)“十三五”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不断强化。党政机构改革更加清晰了档案工作体制,党管档案、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通畅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已进入全面推进和系统集成阶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档案机构职能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强化了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

    档案法治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出台精准扶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全省追赶超越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档案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档案行政审批,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对档案服务企业监管,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加大,社会档案意识普遍增强。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各级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2642816卷(8328513件),一批珍贵的反映地方历史、风俗文化的图书、族谱、文献和照片征集进馆。积极开展城乡记忆、重大活动档案采集,全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顺利完成。

    档案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6个市数字档案馆初见成效,西安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省数字档案馆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并完成了一期建设。7个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80%,县区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50%。

    档案文化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档案馆接待利用者150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00万卷(册)、100万件。一系列档案展览成功举办、35万人次走进各级档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荣获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制作的一批档案影视作品在各地电视台播出,《边走边唱》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创作一等奖,编辑出版了《紫阳贡茶》等28部精品丛书,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果。

    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大幅改善。3个市级、45个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库建成使用,46个县级档案馆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档案实体管理、信息存储与保密、设备运行、安防措施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管控进一步加强。

    档案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古代壁画与文物彩绘病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特等奖。

    档案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举办档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专题培训800余期,培训人员3万人次。建立了全省档案专家库,39个先进集体、88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回顾五年工作实践,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档案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所系,在积极主动服务中有所作为,档案事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坚持依法治档是提升档案治理效能的根本路径,依法履职履责、规范管理,档案事业才能稳步健康发展;坚持开拓创新是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依靠科技支撑,加速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档案事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是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方法,统筹各方、协调推进,才能保证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二)面临形势与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度演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环境中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正在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新发展理念将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个进程及各个方面。档案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突出。档案事业发展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当前全省档案工作中还存在与高质量发展和追赶超越不适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档案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档案信息化发展滞后,资源共建共享受到严重制约;档案鉴定开放和信息开发力度还需加大;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队伍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需要;保障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仍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和新修订《档案法》的实施,为深化依法治档、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长,对档案资源结构、档案信息供给侧改革提出优质高效服务的要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使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模式、方法,推进档案工作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刻理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主动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努力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以档案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遵循,以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贯彻实施新修订《档案法》为主线,以加快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快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为牵引,以强化档案科技和人才支撑为保障,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档、科学管档,为服务全省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陕西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党的全面领导是档案工作最根本的保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政治标准贯穿到档案工作始终。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确保档案工作的正确方向。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努力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感。

    坚持依法管档治档。在档案领域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化统筹兼顾,突出协调推进,抓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保安全,实现档案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解放思想,强化与时俱进观念,自觉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突出创新引领,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积极推动档案理论、制度、实践全面创新,加快推动档案工作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为档案事业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安全底线。始终把档案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和生命线,强化风险防控,健全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应急管理,严防档案信息失泄密。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档案治理效能、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符合国家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要求、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管理方式科学先进的档案事业体系。

    档案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党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性档案法规、规章和规范体系,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依法履行档案权利、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自觉性切实增强。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

    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各级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优化馆藏结构,加大民生档案、电子档案接收,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更加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电子文件管理更加规范,初步实现档案工作数字转型。

    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利用方式方法创新、开放力度加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程度进一步深化,档案利用服务更加优质便捷普惠。

    档案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依法治国、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领域等方面档案工作全面加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社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档案安全保障全面强化。档案安全的基本条件和应急、预警、容灾备份机制更加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更加健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得到更好保护,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成效和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养机制更加健全、成效日益明显,档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档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作风更加过硬,身份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工作自豪感明显提升。

    三、全力完成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1.健全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履行档案主管部门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自觉适应机构改革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任务主导、着眼责任牵引,积极探索档案局档案馆优化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力有序解决障碍和梗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动修订《陕西省档案条例》,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出台《陕西省档案项目绩效评价办法》《陕西省电子档案管理规范》《陕西省档案安全管理制度》《陕西省开发区档案管理办法》《陕西省档案服务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各地制定修订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机构、人员、重大活动、档案鉴定、开放等方面的制度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档案标准规范制定。建立档案专项业务工作通报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常态化机制,推进档案规章备案审查和评估清理工作。

    2.深化档案部门“放管服”改革。规范档案政务服务事项管理,依法及时动态调整档案政务服务事项,逐步建立市县为主体的档案政务服务事项分工体系。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目标,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率100%。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出入境管理、网络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档案出境、网络传输管理。推行档案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年度统计汇总制度。

    3.提升档案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省级档案主管部门加强重大案件查处、跨区域执法的组织协调,市县档案主管部门建立与当地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建立不同类别档案专家库,整合省市县档案执法力量,推广“执法+服务”执法检查方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领域档案专项执法,开展档案安全常态化检查,规范执法检查信息发布流程,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案卷评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4.落实档案监督指导职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配合发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和中央驻陕企业、省属国有企业,突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重点做好“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陕西自贸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项目档案工作指导。规范各类开发区档案管理,开发区建设项目档案建档及专项验收率达到100%。加强上市企业、国有企业境外档案工作指导。指导档案服务企业提高核心业务能力,规范档案服务企业市场行为。创新档案监督指导方式,推广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档案主管部门监督的机制,开展在线档案监督指导。

    5.推动全社会增强档案法治观念。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新修订的《档案法》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融入行政执法办案全过程,纳入档案部门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职称评定。制定并实施《陕西省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2021-2025年)》,适时举办联办档案展览、知识竞赛,广泛宣传普及《档案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强化档案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档案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二)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6.持续强化依法接收档案工作。全面摸清国有档案资源家底,推动综合档案馆对到期档案应收尽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到期档案接收。优化综合档案馆资源构成,拓展档案接收范围和门类,做好二级机构档案移交,鼓励非公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向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托管、直接移交有公共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积极探索征集反映我省历史发展的重要档案。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增加30%,专业类档案占总馆藏量不低于25%,民生类档案占比达到40%。

    7.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完善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采集工作机制,及时采集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突发事件、著名人物、经济发展等活动档案,做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黄帝陵祭祀、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等重大活动采集归档,做好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现场音视频采集归档。及时做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历史采集,建立专题档案库。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项目”,重点做好“四史”学习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档案收集和接收进馆。

    8.巩固基层档案资源基础。强化农村、社区、中小企业档案的监管,加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动产登记、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档案的收集归档,记录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历史变迁面貌。收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优产品、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故事、歌集诗集等文字材料、照片、音视频、实物样品。做好涉及群众合法权益、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村落历史文化建筑、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手工技能档案的收集与管理。鼓励引导村史馆建设,推动基层单位编写组织沿革、大事记,编修族谱家谱。

    (三)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9.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室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比例达到50%以上。综合档案馆完成现有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心向数字档案资源的接收、整合、安全管理、深度开发、网络化服务转变。主动对接电子政务平台、政务服务中心、OA系统、业务系统,推进档案资源增量电子化,加强档案数字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融入国家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传统档案馆(室)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借助新技术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初步实现利用网络化。

    10.加快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建立健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完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接口开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财务、税务电子票据的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达到30%以上。建立档案数据治理体系,实现对档案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信和长期可用。

    11.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积极融入数字陕西建设,争取国家对中西部档案信息化提升项目,建立全省数字档案馆(室)体系,推进与智慧社会建设有机融合。加快省级、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以评促建工作,省、市综合档案馆和30%的县级档案馆、专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建成功能完善的数字档案馆,10个档案馆通过国家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3个档案馆建成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10%的省级立档单位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市县建设一批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全省创建3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

    12.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档案馆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专用局域网络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备,推动各类档案网络服务和应用全面支持 IPv6。依托省政务平台,推动全省档案信息资源查询利用平台建设,实现全省范围内档案查询“一网通办”。加大“互联网+档案”模式应用,推广和完善互联网、移动服务端查阅档案,开展档案网站及移动服务端绩效评估工作。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分析等技术,发挥档案数据在预测分析、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2021年末,省市县三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完成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著录和报送,完成国家重点档案目录体系建设。2022年,省档案馆建成全省明清档案、民国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

    13.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满足档案信息化创新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涉及档案数字资源交换、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和长期可保存等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业务、技术、档案数字资源融合,实现系统衔接、资源建设、安全、利用等工作规范管理。

    (四)全方位推进档案利用服务体系与档案文化建设

    14.加快推进档案开放。依法依规做好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和开放,综合档案馆完成2000年以前所有档案鉴定划控,配合立档单位完成馆藏保密期限届满档案的解密工作。建立立档单位政务公开信息与档案馆已公开现行文件收集衔接机制,简化现行文件收管用流程,及时依法公开,保证公民知情权。依法鉴定经济、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档案,做到随时开放。

    15.提升档案服务能力。跟进档案工作服务对象需求变化,启动档案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利用行政村、社区的信息化设施设备,推进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馆藏编辑《资政参考》,为领导机构决策服务。完善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利用机制,及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整合和推送惠民政策,主动提供精准服务。加快推进全省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建立统一的“网上申请、就近查档、跨馆出证”机制,实现省内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推进黄河流域九省民生档案跨馆查询,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共建共享。

    16.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开展“陕西档案编研精品”征集,集中展示全省档案资源开发成果。配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推出档案编研精品。申报实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持续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项目,全省每年完成两册编纂任务。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围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海合作组织农业科技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适时开展专题编研。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编辑《解读档案》丛书。积极开发市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档案,弘扬地域文化。以文字影音视频多形式开发红色档案、脱贫攻坚档案、抗疫档案,推进多领域、多渠道传播共享。

    17.提高档案文化宣传质量。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大型档案文化宣传活动,构建陕西档案融媒体宣传矩阵。积极开展档案“沙龙”活动,做好档案工匠、兰台精神宣传,开展档案业务体验,开展家庭档案管理、个人电子文件管理样板工程,建立公众参与档案文化活动积分制、奖励制,打造全民参与式档案馆。推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档案文化宣传深度融合,突出影视制作、公益讲座、文创开发等方式,持续打造多元档案文化品牌。

    18.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省档案馆申报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级档案馆申报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加强选题策划和素材储备,举办落地展览、开发和推广“网上展览”“流动展览”“移动客户端展览”。持续开展高校联动共建、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吸纳公众有序参与。

    (五)积极推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9.提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修订完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办法,创建规范档案室,全省50%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达到规范化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行业成立专门档案馆,完成传统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转化。推进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及时指导新设立新成立单位规范档案工作。

    20.做好非公企业档案、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建立省级非公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创建5个省级非公企业档案工作示范点,创建一批市县示范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鼓励乡镇建立档案馆,完善行政村档案室基础条件。完成精准扶贫档案验收,创建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示范试点。积极参与数字乡村、智慧乡村建设,加强涉农档案资源的整合共享,建立村级档案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服务农村基层治理。

    21.实施档案馆室业务建设评价。按照国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要求,省档案馆、西安市档案馆全面提升基础业务水平,通过第二轮业务评价。全部完成市、县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开展对档案室业务评价。制定出台全省新一轮业务建设评价办法和标准。

    (六)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22.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明确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责任制,解决影响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与运行工作重大问题。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档案安全保密教育。

    23.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省档案馆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副省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绿色档案馆自评工作,完成市级档案馆不符合面积和功能要求、借用、出租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整改;完成107个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强机关档案室升级改造,改善乡镇档案保管条件,组织乡镇档案安全检查评估。完善各级档案机构安全管理设施设备。

    24.落实档案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工作机制、应急预案,适时更新安全技能操作手册;落实《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档案库房安全精细管理,定期开展档案馆库设施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推动立档单位定期开展档案安全自查。建立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档案托管、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在备案的档案服务企业中,建立违规退出机制。

     25.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处置机制。严格落实《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档案馆应急管理规范》,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提高“人防、物防、技防”针对性。建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档案安全协作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执行能力。

    26.加大档案信息安全治理。严格落实《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保护体系,各级档案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安全检查。完成省际间档案馆互为备份以及省内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档案数据备份任务,完成各级综合档案馆组织对同级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重要档案数据异质异地备份。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异质备份,省档案馆完成全部重要数字档案资源异质备份,市县超过50%。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能力,健全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七)持续推进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27.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档案收集保管、解密开放、提供利用、编研出版、宣传展览等工作的政治性,确保档案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学思用贯通,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档案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将档案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

    28.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教育培训计划”,省市档案部门分层分类举办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和专题业务培训,县级档案部门灵活组织业务培训、以会代训,组织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实现档案人员培训全覆盖。加强档案信息化技术、开放鉴定、政策法规等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建立“全省档案人员网络教育平台”,完成10000人次网络教育培训。

    29.提高职业能力素养。扩宽专业人才来源渠道,举办档案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档案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实现档案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全覆盖。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释放陕西省档案干部教育基地功能,建设档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30.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省档案专家人才库,建成一支100人左右的档案专家队伍。与科研院所、高校、档案服务企业合作创办档案创新发展中心,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科研学术能力。完善档案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和工作实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落实“三项机制”力度。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

    31.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着力锤炼“七种能力”,建立全省档案系统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选拔100名优秀中青年档案业务后备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

    四、落实落细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档案工作依法纳入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纳入党委办公厅(室)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营造好的档案事业发展环境。

    (二)落实经费投入。强化政府预算支持,保障档案馆基本运行费用。加大保证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抢救保护、信息资源开发、科研培训、编研展览等项目经费投入,实施绩效评价。积极申报实施国家档案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财政支持力度。

    (三)落实科技支撑。积极参与科技兴档工程,申报建设国家级档案实验室,组织档案科技项目、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事业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组织申报国家档案局的科技课题项目,支持省档案科技课题项目研发。推广我省档案保护技术、档案防伪鉴真溯源技术成果应用。制定档案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考核和激励奖励办法,开展省际、国外档案学术交流活动,以创新实现档案事业提质增效。

    (四)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规划执行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组织中期评估,实施年度通报,将评估结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评估、业务评价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跟踪督查重要专项业务工作,不定期通报进展。对久拖不决、没有实质性进展、长时间延迟的,视情况进行约谈。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推动规划内容落实落细。

    上一个:没有了下一个:没有了